大家是不是经常看到一些文章中提到动销,要做动销。那么到底什么是动销呢?
动销的全称为“动态销售”,它是一个衡量商品销售效率和库存健康度的核心指标。
简单来说:动销指的是你店铺里的商品从“库存”状态变为“已售出”状态的这个流动过程。
那么动销率(Sell-through Rate) 是什么呢?
动销率本质上是一个衡量动销广度或深度的比率。不同角度的动销率,用法和计算逻辑不同。
1、总体动销率(SKU维度)
定义:衡量某个品类或品牌下,有多少SKU真正卖懂了。
适用场景:品类结构健康度、新品上市表现、商品丰富度判断。
公式:
总体动销率=(一定周期内有销量的SKU数量÷可售SKU总数)× 100%
注意:
“一定周期”需明确,如“本月动销SKU数”
“可售SKU总数”指实际上架的SKU数量
举个例子:
你的店铺有 100 个不同的商品。
在过去30天里,只有 70 个商品产生了销售订单,另外30个商品一件都没卖出去。
那么,你的动销率就是:(70 ÷ 100) × 100% = 70%
解读:
- 它关注的是“有销量的商品种类数”,而不是“卖出了多少件”。哪怕一个商品只卖出了1件,它也算入了分子。这能有效反映你整个产品线的活力。
- 动销率表明了产品结构的健康程度。动销率高(>80%),说明上架的产品基本上都有销售动作,结构更健康;动销率低(<40%),说明SKU太多但大多数没有销售。
2、单SKU动销率(库存消化维度)
定义:衡量单个SKU在一个周期内的销售占总可销售库存的比例。
适用场景:判断单品动销快慢、补货节奏是否合理、是否压货。
公式:
单SKU动销率=周期内销量÷(期初库存+本期补货)× 100%
说明:
“期初库存+本期补货”代表该周期内“总可销售库存”
仅用期末库存会低估动销能力,需用“供货总量”来计算更准确
举例:
某SKU月初库存:500件,本月补货:300件,销售:200件
单SKU动销率=200÷(500+300)=25%
解读:
高动销率(>60%),说明了库存吃紧,需提前补货,避免断货;低动销率(<30%),说明库存周转慢,需评估是否压货或产品力不足。
动销率 × 库存量:四象限实战分析法
把动销率和库存量组合起来看,是识别库存分销和机会的经典方法。
高动销×高库存:流速快,可加大备货支持
低动销×高库存:压货风险大,应清理或促销
低动销×低库存:销量低,但压货少,可观察是否继续经营
高动销×低库存:极易缺货,需优先补货或排单保障
应用建议:
定期监控总体动销率,发现品类结构问题
SKU级别结合库存量做四象限分析,分层管理SKU
新品上市3周动销率低于20%,应复盘定价、陈列或市场反馈
叠加周转天数/销售预测,形成补货节奏优化机制。
那么对于电商,大家为什么那么在意动销呢?
官方认为一个产品有没有动销是看这个商品在最近30天内是否大于2笔销售,只要大于2笔销售就算是动销状态。
所以,在店铺里面,一个产品卖的动,就叫做动销商品。最近三十天是零销量,那么这个商品就属于滞销品,滞销品对于系统来讲,它是不会抓取进行曝光和展现的,它不会把你的商品推荐给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