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
编辑
参见:青州刺史部
魏晉南北朝
编辑
曹魏,西晋沿袭青州刺史部,治所在临淄。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筑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为青州刺史治。永嘉之乱后,地入后赵,经历前燕、前秦、后燕,最后成为南燕的都城。东晋在今江苏省境置青州,又称南青州。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灭南燕,筑东阳城(广固),置北青州。刘宋时,废南青州,北青州改称青州,辖郡:齐郡、济南郡、乐安郡、高密郡、平昌郡、北海郡、东莱郡、太原郡、长广郡,共四十六县。治所多有迁移,孝建初称青州治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大明中还治东阳城。
隋唐
编辑
隋朝废青州,唐朝复置,又改称北海郡。户七万三千一百四十八,口四十万二千七百四。治所在益都县,下辖七县:益都县、临淄县、千乘县、博昌县、寿光县、临朐县、北海县。
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区划
開皇元年
区划
大業3年
州
青州
郡
北海郡
郡
齐郡
北海郡
乐安郡
县
益都县 臨朐县 寿光县北海县 下密县 都昌县营丘县 千乘县 博昌县臨淄县
县
益都县 昌国县广饒县
下密县 都昌县
千乘县 乐安县高陽县
县名
现在地名
简介
备注
益都县
望。
临淄县
紧。武德八年,省时水县入。
千乘县
紧。武德二年以千乘、博昌、寿光置乘州,并置新河县。六年省新河。八年州废,县来属。参见高青县
博昌县
上。武德八年省乐安、安平二县入焉。有灵山。
寿光县
紧。武德二年置。
临朐县
上。武德五年置,八年省般阳县入焉。
北海县
紧。唐初,营丘民汲嗣率乡人拒贼,权置杞州。武德二年复为营丘县。是年,以北海、营丘、下密置潍州;又置连永、平寿、华池、城都、东阳、寒水、訾亭、潍水、汶阳、胶东、华宛、昌安、城平十三县,六年皆省。入年州废,省营丘、下密入北海,来属。长安中,令窦琰于故营丘城东北穿渠,引白浪水曲折三十里以溉田,号窦公渠。
唐朝青州辖县
618年
益都县、平寿县、北海县、都昌县、下密县、临朐县、临淄县、博昌县、千乘县、寿光县
619年
益都县、临朐县、临淄县(新设时水县[1]、安平县[2],博昌县、千乘县、寿光县改属乘州,平寿县、都昌县、北海县、下密县改属潍州)
621年
益都县、临朐县、临淄县、时水县、安平县(乐安县[3]来属)
622年
益都县、临朐县、临淄县、时水县、安平县、乐安县(新设般阳县[4])
625年
益都县、临朐县、临淄县(博昌县、千乘县、寿光县、北海县来属,废除般阳县、时水县、乐安县、安平县)
669年
益都县、临朐县、临淄县、博昌县[5]、千乘县、寿光县、北海县
北宋
编辑
北宋时,青州治所仍在益都县,下辖六县:益都县、寿光县、临朐县、博兴县、千乘县、临淄县。金朝天会九年(1131年),刘豫升青州为益都府,元朝时为益都路,明清时为青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