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管冬至叫过冬,打我有记忆起,每到这一天,晨起都要燃放爆竹,跟除夕夜一样响彻四海八荒,中午一家老小齐聚一堂吃团圆饭,四世同堂,焚香、燃烛、烧纸、磕头,礼毕,父亲会另行到菜园子再多烧一刀纸给孤魂野鬼。相较平日,这一天的大桌上菜品丰盛得很,必有鱼有肉,动筷子前让老祖宗先吃,东首盛两个饭碗,西首盛两个饭碗,北首为正,盛三个饭碗,南首空着,七个饭碗里的饭均呈馒头状,再在中央插双筷子,等纸烧完,就默认老祖宗吃完了,然后收筷子,把饭碗里的饭倒进饭锅重新装盛即可。父亲会提前准备一个盛水的碗,用筷子把每道菜的卤汁蘸一遍,搅进盛水的碗里,然后将其泼洒到屋顶。我对这一细节习以为常到都不曾问过其背后的缘由,想来跟多烧一刀纸给孤魂野鬼如出一辙。不知哪一年,我突然很好奇母亲是如何把碗里的饭盛成馒头状的,遂跑去厨房认真看了遍。母亲展示了两种方法:一种类似于炒菜时的颠勺,把碗里盛满的饭颠个底朝天即可,但前提是方向感要好,且得把碗抓牢了;第二种方法稳妥些,母亲会把饭先盛在一个碗里,再把这个碗里的饭倒进另一个空碗里即可。莫名联想到《红楼梦》里妙玉最推崇的一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活在世上好好吃顿团圆饭,喷香!
当我开始学会辩证地看待一件事时,我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对烧纸磕头这件事嗤之以鼻,但转念一想,不对,这是所有古老民族的大智慧,大智若愚近乎迂,一代代明明如尘土散落,但我们却始终相信点什么。原来,人生苦短,希望本身就是彼岸,要知道,时间沾了念想,便是对抗绝望的一剂良药。
除却祭祀,古人在冬至还有个值得一提的雅好,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冬至是数九寒冬的开始,民间流传着诸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九九歌,足见冬之寒,好在数到六九,也就是染到第五十四瓣梅花之际,天地间就可以嗅到春之气息了。不禁好奇,九九消寒图上的八十一瓣梅花颜色都是一样的吗?是冬梅还是春梅?不管怎样,与祭祀异曲同工,此等雅好自始至终都在表达一种盼头。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彼时在异乡旅馆过夜的诗人身处唐代,应该还没人首创九九消寒图,遂无法拿来消遣,只能任凭孤单的思绪在冬至的夜风中彷徨“惆怅”。诗人是有灵性的,其实他没有判断错,窗外雪虽未下,但已经在乘风而来的路上了,诚所谓雪将至,风先行。而让诗人以为误判的这场风雪,实际上是一位手执风雪扇的神仙鹓在北方默默管控着。
我曾在率先出场的夏至正神因因乎那篇文章里阐述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里很特别的四个,因为此四者均以光为依据,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等长,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反之。而与光紧密关联者,又非风莫属。故《山海经》里掌管北风的鹓是名正言顺的二十四节气冬至之正神,《大荒东经》有文为证:“有人名曰鹓,北方曰鹓,来风曰‘犭炎’,是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鹓兄宝扇缘何叫风雪扇?”少年应龙小心翼翼地将折扇打开,端详许久,但见薄如蝉翼的扇面上被丹青妙手绘了幅引人入胜的千里江山图,跟鹓所着衣袂上勾勒的线条一脉相承。风雨古来是一家,擅长兴云布雨的应龙跟鹓住处毗邻,他俩是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大荒东经》有文为证:“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当年吾随因因乎、石夷、折丹三位师兄妹同修御气之道,师傅依地利各赠宝扇一柄,因因乎得风光扇,石夷得风月扇,折丹得风花扇,吾之所得,正是风雪扇。”鹓从应龙手中接过自己的扇子,莞尔一笑,“此扇诀窍有五:一摇风起;二摇云涌;三摇冰封;四摇雪落;五摇雪霁。”
“风起!云涌!冰封!雪落!雪霁!”应龙扒着指头,啧啧称奇,“讲究!讲究!属实妙哉!属实妙哉!”
风与光渊源至深,撇开同门师兄妹不论,这点在鹓身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司北风,还管控着整片苍穹的日月星辰,包括它们的运行次序和时间。
“圣人有云,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应龙虚心求教道,“不知鹓兄如何做到?”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星辰浩瀚,终以日月为龙首,倘使日月得法,万般顺遂。”鹓顿了顿,似一阵风倏地跃至凶犁土丘之巅,执扇朝东一指,“日月所出者,大言山、合虚山、明星山、鞠陵于天山、东极山、离瞀山、猗天苏门山、壑明俊疾山。”鹓所言不虚,《大荒东经》有文为证:“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日月所生。”“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应龙似一道闪电,紧随鹓其后登顶,追问道:“不知日月所入者几何?”
鹓转身踱步,执扇朝西一指,如数家珍道:“日月所入者,柜格之松、丰沮玉门山、龙山、日月山、鏖鏊钜山、常阳山、大荒山。方山的柜格之松比较特别,一则是树,二则是日月出入之过渡,遂可既出且入。”鹓所言不虚,《大荒西经》有文为证:“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
“原来答案早藏在了鹓兄的风雪扇上,好一幅千里江山图!”应龙恍然大悟,旋又若有所思,“只是听说那天枢日月山里有一座吴姖天门,那才是日月真正落下的地方,不知鹓兄为何避而不提?”
“应龙兄果真见过大世面,此等玄机都能识得!”鹓仰天大笑,“日月山既是天枢,个中机要,可想而知,就说那吴姖天门,变幻无穷,合时为吴姖天门山,分时为一扇名唤吴姖的天门,山也好,门也罢,总归都属日月山。且实不相瞒,日月山里还有一位矢志随吾守护苍穹的少年,他的名字同样捉摸不定,吾让其帮忙司日月星辰之次序。”
“少年名何?”应龙好奇道。
“少年乃名门之后,你可以叫他嘘,或者噎。”鹓所言不虚,《大荒西经》有文为证:“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天枢果然是天枢!”应龙摆了摆手,“罢了罢了,不复追问。鹓兄施法,不如追风。”
“好!走你!”但见鹓抬望眼,右脚轻踮,瞬间旋转腾空至苍穹深处,随着风雪扇在掌间的打开,一阵连绵不绝的北风如期而至,追上了应龙,也路过了诗人的窗扉……
作者简介:王楼,山海经行影业创始人。1992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201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已出版图书《山海点灯人》、《伏羲女娲》、《逆风追风》、《大荒青衣》、《做最优秀的人民教师——徐悲鸿“关门弟子”恽宗瀛从教启示录》等,“山海英雄联盟”系列陆续创作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