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曹丕称帝时间,为什么敢称帝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之后,接他班的人,是从世子之争中获胜的曹丕,因为在同一年曹丕就建魏称帝,所以有些人可能以为曹丕这个皇帝当得挺顺利,但其实并非如此。下面由小编来解答曹丕称帝时间,为什么敢称帝,希望你能喜欢。
曹丕称帝时间
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了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和北魏,后世通称“魏国”)
人物简介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早年经历
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出生于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传闻曹丕出生之时,天上出现青色的云彩而且形状如车盖,终日环绕其上,望见祥云的人都以为曹丕将来非人臣之命。他自幼天资聪颖,后天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给予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年少成长的阶段,广学博览,在曹操严厉督导之下,少年时代就通读诗、论,长大一些就学习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六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八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从十岁起,曹丕随父亲征战南北,长时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强健的体魄,而且还丰富了他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随着他年龄与阅历的不断成长,艰苦生活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
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派遣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赵温官职。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南征孙权军,驻扎在曲蠡(今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尚书令荀彧去劳军,曾与曹丕有过对射箭技术的探讨。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带着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家上坟、祭祖。事毕,曹丕等乘马游观,经过东园,循着涡河,穿过高林,驻马书鞭,写下《临涡赋》。
曹丕为什么称帝
1、建立自曹操去世后的一个新的权威
随着曹操在洛阳的死去,其子曹丕以急如烽火的速度继承了他父亲留下北方大国魏和许都的汉王朝丞相之职。刚登上北方最高位的曹丕的境况并不是理想的,随着他那如巨人般的父亲的死去,混乱的迹象蔓延在整个北方,军队因为失去最高统帅哗变,边境城市开始叛乱,南面国境的将领梅敷更是派使者求见孙权抚纳。甚至南阳阴、酂、筑阳、筑音逐。山都、中卢五县五千家民众干脆跑到孙权那去了。而曹丕的几个弟弟也对他继承权是否合法提出质疑。最为糟糕的是发生这些情况的同时身边还有两个邻居在虎视眈眈。为此在重臣们一开始甚至提出了暂时隐瞒曹操去世讯的建议。
到了六月,哗变的军队并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叛乱也在边境的官员努力下得以平息几个弟弟不是被剥夺了兵权就是被软禁。于是曹丕决定带领他的大军去他南方的土地进行一次巡视,这次巡视的目的是为了向国内外的敌手炫耀他的权力新的武力,特别是要向他的几个弟弟和南方的孙权耀武扬威。
在他南巡出发的前夕,度支中郎将新平霍性上疏进谏,认为新王在曹操刚死的这段日子内不适合发动这么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明显是对曹丕的一次质疑,权威性受到挑战的曹丕愤怒的当场处死了霍性。在东巡途中,新魏王又将来朝见的镇东将军臧霸的部队剥夺,因为曹操去世时哗变的青州兵中有他的部下。
结果在七月,本来处于观望状态的孙权派使者前来表示忠心;刘备的一个重要将领也带领部下投降;在和刘备领土之间的一位异民族的王也这样做了。虽然好事接连不断,可是曹丕很清楚,他虽然继承了他父亲的权力地位,但并不代表继承了父亲的威望。这也迫使他急于通过称帝来建立新的权威。
2、顺应当时周围环境的需要
纪元前,秦王赢政一统六国后,称始皇帝,他希望他的天下万世传延,可是秦却及二世而亡。随后君临天下的是汉高祖刘邦,秦汉的交替也使人们知道了一点,那就是一个再强大的王朝总有灭亡的一天,难逃为人取代的命运。
自张角组织太平道将“苍天已死‘四字传遍神州大地后,到群雄割据,天下三分,改朝换代的思想早就深入上下层阶级的脑中了,而成为新王朝统治者的人选也是心知肚明。
在曹操去世前他的重臣夏侯敦已经有了“耻为汉官,求受魏印”的态度,而居于南方的孙权更是直接向他建议取而代之。曹操对孙权的试探是一口否认自己有称帝之意,但同时又对身边的近臣说了一句意义悠长的话:“‘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曹氏成为新王朝的天子只是时间问题。
3、曹丕和汉献帝的尴尬地位
曹操生前对汉献帝名为君臣,可实际上是丞相的曹操在对比其年幼的天子发号施令。可是曹丕本人却比献帝小五岁,实在不怎么适合对其发号施令。
4、皇帝名号的种种好处
虽然魏王曹丕已经是当时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所有皇帝的权力他都可以实行,但曹丕明白,如果他魏王的位置被人反对甚至推翻,他马上就成为一个乱臣贼子(就象董卓一样)。反之,他如果将皇帝的名号冠于己身,那么,要推翻他就等于要推翻掉一个皇帝,于是反对派便成为了乱臣贼子。称帝可以获取臣下对自己的忠心。
最后,曹丕如愿以偿的成为魏国的开国皇帝。但是他的做法也给魏国留下了一个隐患,他以为称帝可以增加手下对曹氏的忠诚,他将像汉朝皇帝那样赢得同样的忠心,但事实却是并不如他所想。因为曹丕的做法已经为如何成为九五之尊提供了一个好的教材。在公元265年司马炎以同样的手段合法的将皇帝的冠冕加于已身,那时魏国臣子们对魏国的忠诚心的早荡然无存。
【曹丕称帝时间,为什么敢称帝】相关文章:
袁术称帝国号是什么?袁术称帝的理由08-03
曹操何没有称帝三国的历史故事11-27
曹丕简介-曹丕的性格特点08-03
曹丕墓在哪里 曹丕墓地址08-03
曹丕的老婆叫什么?09-07
青春年少敢拼敢搏的句子12-27
三国历史曹丕的简介07-13
曹丕《典论·论文》原文赏析09-13
敢与不敢作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