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的声母与韵母,顺便谈谈《四川方言词典》的几处存疑点

成都话韵母:共36个

1、单韵母:a、o、i、u、ü、 ê、er、—i (前)

2、复韵母

二合韵母:ia、ie、ai、ei、ao、ou、ua、io、uê

三合韵母:iao、iou、iai、uai、uei

鼻音尾韵母:an、en、in、uan、uen、ün、uan、ian;ang、ong、iang、iong、uang 。

成都话与普通话声母和韵母对比

一、成都话有20个声母,普通话有21个声母

1、成都话没有鼻音声母[n],n与细音相拼变为ȵ,其他n归入l;没有舌尖后音 ( 翘舌 ) 声母 zh、ch、 sh、 r[ð],多一个舌尖前音 ( 平舌 ) 声母 r [z]。

为了表示方便,成都话的“日”音同样用“r”表示。

2、成都话有舌面浊鼻音“gn” ,舌根浊鼻音“ng” ,唇齿浊擦音“ v ”。《国际音标》 分别 表 示为 〔ȵ 〕 、〔η〕 、〔 v〕 。

关于舌根浊鼻音“ng”,可参考:四川方言龙门阵:对南方方言的ng声母个人之浅见

关于舌面浊鼻音“gn”,可参考:四川方言龙门阵:结合n/l说说川渝地区娘母ȵ的使用情况

关于唇齿浊擦音“ v ”:发音者用上齿紧靠下唇,可发出一个有意义的浊音 〔v〕,即 〔v〕 不与任何声韵组合都具有意义 。如:物、 无 、 五 、 务 、吴等。普通话没有这个唇齿浊擦音,发〔u〕音,而〔u〕是一个清音,发音时舌尖后部隆起,双唇拢圆,向前突出,将气流送出。

二、成都话共有 36 个韵母,现按四呼列表如下。

1、成都话比普通话少了e/—i (后)/eng/ing/uo/ueng等 6 个韵母,而又比普通话多出io/iai/uê等 3 个韵母。

成都话带an字母的词汇音,嘴巴发音呈扁平状态,类似英语国际音标中的“æ”的音,突出了成都话的个性,即所谓成都话的梅花音。

2、成都话的开口呼韵母ê[ε]能与许多辅音声母相拼。而普通话中ê[ε]不能与任何辅音声母相拼,只存在ie和ue中。

成都话读ê[ε]韵的字,普通话分别读作e韵(如“格客核这车社热得特勒”)、o韵 (如“伯迫墨”)、ai韵(如“白拍麦摘拆”)、ei韵(如“黑北肋”)等。

3、成都话里的韵母io为普通话所没有。

成都话读io韵的字都是古入声字,普通话分别读作u韵(如“卒促肃俗速宿”)、ü韵(如“育域菊曲续蓄”)、ue韵(如“约觉却学略”)、 iao韵(如“药钥脚”)、[i]韵(如“役疫”)。

4、成都话里的韵母iai为普通话所没有。成都话读iai韵的字,普通话除“延”字外一律读作ie韵,如“解介戒谐邂械”等。

5、成都话里的韵母uê为普通话所没有。成都话读uê韵的字,普通话读作uo韵,如 “国扩括阔廓或获”等。

6、成都话有前鼻韵en、in,但没有后鼻韵eng、ing,因此“人民”和“人名”不分,“老陈”与“老程”无别,都读作前鼻韵。

7、成都话只有舌尖前随声韵母[-i],没有舌尖后随声韵母[i-]。

最后说说《四川方言词典》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川人版,下同,下文简称《川方》)几处大的存疑点。

一、《川方》认为成都话n/l归入鼻音声母n。根据n与细音相拼时变为ȵ,就不会再出现ni、nian、nia、niao等拼读,那么边音声母l如果读成鼻音声母n,li、lia、lian、liao等再读成ni、nian、nia、niao等就矛盾了。《川方》偏偏这样标示,如下图。

可能应该是部分地区n/l相混,个人从统一性考虑,归入l,就不存在与细音相拼的混淆了。

二、《川方》认为四川话的“io”韵为üo韵,以“脚”为例如下图:

“脚” 是广韵三等字,本身就有 /i/ 介音,查上古拟音、中古拟音都如此,介音/i/突变为ü感觉很奇怪。个人日常发音韵母都是io。

这涉及到普通话分别读作u韵(如“卒促肃俗速宿”)、ü韵(如“育域菊曲续蓄”)、ue韵(如“约觉却学略”)、 iao韵(如“药钥脚”)、[i]韵(如“役疫”)等这批古代入声字在四川话的发音,四川老乡们,你们平常说话,发的üo韵还是io韵?

这是涉及声母和韵母的两处,其他只是涉及单个字或词的疑点,略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02年世界杯中国队_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 - n360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