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伽利莱

直接成果

编辑

伽利略的研究结果对牛頓提出、完善牛顿運動定律中的第一、第二定律有一定的启示。伽利略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有多大的问题。

伽利略认为选择得当的数学证明可以用来探索任何牵涉到定量性的问题。伽利略为自己提出的第一套力学问题,是那些牵涉到尺度效果的问题。在考察尺度效果时,伽利略研究了物质的数量,即后来称质量的物理量,后来又以同样方式探索了牵涉到时间测量和速度测量的运动学问题。伽利略所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仅在重力影响下的落体运动问题,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论点。

里昂尼所绘的伽利略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力的持久作用是保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物体在引力的持久影响下并不以匀速运动,而是每次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在速度上有所增加。物体在任何一点上都继续保有其速度并且被引力加剧。如果没有了引力,物体将仍旧以它在那一点上所获得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这就是惯性原理。这个原理阐明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伽利略在研究運動學時研究過物體的匀加速運動,這個課題在今天幾乎所有高中及大學的入門物理學程中都是必教的。他對觀測天文學的貢獻包括运用望遠鏡確認金星的盈虧,發現木星最大的四個衛星(以他命名為伽利略衛星)以及觀測並分析太陽黑子。伽利略也曾研究過應用科學及科技,並改進了圓規的設計。

从惯性原理,伽利略发展了抛射体的飞行轨迹理论,从而表明数学证明在科学上的价值。他考察了一个球以匀速滚过桌面,再从桌边沿一根曲线轨道落到地板上的动作。在这条坠落轨道上的任何一点,球都具有两种速度:一个是沿水平面的速度,根据惯性原理始终保持匀速,另一个是垂直的速度,受引力的影响而随着时间加快。在水平方向,球在同等时间内越过同等距离,但是在垂直的方向,球越过的距离则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这样的关系决定球走出的轨迹形式,即一種抛物线,因此,一个物体以四十五度角抛出时,距离将最远。

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编辑

朱諾號携带物品之一:意大利太空署提供的伽利略铝质紀念牌,上面鐫刻有伽利略自画像和他于1610年发现木星卫星的亲笔记录,2.8×2英寸大小,重6克。

史蒂芬·霍金認為,伽利略對現代科學誕生的貢獻,「比其他人都多」[36];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稱他為「現代科學之父」[37]。

伽利略在天文學的發現和對尼古拉·哥白尼學說的研究已經傳給世界一筆永存的遺產,這筆遺產包括伽利略發現並歸類的木星四大衛星,合稱伽利略衛星。

伽利略號探測器以伽利略命名,[38]它是第一個圍繞木星公轉的太空飛行器。歐盟建造中的衛星定位系統﹕伽利略定位系統以伽利略命名。

在古典力學裡慣性系統(慣性參考系)之間的座標轉換稱為伽利略變換。伽,有時稱為{伽利略},雖不是國際單位制的單位,卻是一個加速度單位,常用于重力場的測定。

因為2009年是伽利略第一個有記載使用望遠鏡作天文觀測的第四百年,聯合國訂此年為全球天文年。[39]

2011年8月5日發射的無人太空探測船朱諾號帶有一塊2吋長2.8吋寬的鋁質紀念牌﹐上面鐫刻有伽利略的自畫像﹐以及他在1610年發現木星衛星的親筆觀測記錄[40]。同一艘太空探測船上並帶有三個樂高積木人像,其中一个是伽利略,剩下两个分别是古羅馬神話的朱庇特(木星名字的來由)及他的夫人朱諾(朱諾號名字的來由)[41]。

科学研究方式

编辑

伽利略在通过实验和数学方式研究运动学做出了最初的创新[42]。当时更多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威廉·吉尔伯特的对电磁的量化研究。伽利略的父亲,鲁特琴手、乐理专家溫琴佐·伽利莱,可能进行了最古老的非线性物理实验,并有结果:就伸展的弦来说,音高与张力的乘方成比例[43]。这些观察结果处在毕达哥拉斯音乐传统的结构框架内,被乐器制造工人广为知晓,包括将弦以整数相除能得到一个和谐音阶。因此,数学的一部分总是与音乐和物理科学有联系,年轻时代的伽利略可以从他父亲的观测中拓展这种传统[44]。

伽利略是当时思想家中明确宣称自然规律是数学性的。在《试金者》中,他写道:“哲学写在这本伟大的著作中,这宇宙中...它是用数学作为语言写成的,他的特性是三角、圆和其它几何形状;..."[45]他的数学分析跟进一步发展了后期自然哲学学者的传统,这是伽利略在他学习哲学時做的[46]。他养成了一个奇特的能力,就是无视权威,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权威。在更广义上,他的作品更进一步推动了科学从哲学与宗教中分离出来;这是人类思想的一大进步。他常常愿意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改变想法。为了进行试验,伽利略为长度与时间制定标准,以便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实验室所做的工作可以复制。这为数学归纳法提供了坚实基础。

伽利略展示了数学、理论物理、试验物理之间奇妙的关系。他理解抛物线,无论是作为一种圆锥曲线,还是纵坐标(y)与横坐标(x)之间的乘方关系。伽利略进一步认为抛物线是匀加速抛体在没有摩擦和其它干扰情况下的理论上完美的轨道。同时,他承认自己的理论有局限性,因为从理论角度来看地球大小的弹道轨道不大可能呈抛物线形状[47];但他仍旧坚持从当时的迫击来看,炮弹轨道与抛物线相比差不到哪里去[48]。

Copyright © 2088 02年世界杯中国队_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 - n360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