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释了物理学中的频率是什么。因此,您将了解频率在物理学中的含义、频率的单位以及该物理量的用途。
什么是频率?
频率是衡量单位时间内周期性事件重复次数的物理量。换句话说,频率表示事件在给定时间内重复的次数。
例如,如果波每秒重复五次,则意味着该波的频率为每秒五个周期。因此,该波的频率为 5 Hz(赫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为了计算物理现象的频率,需要定义一个时间间隔,并计算该现象在该间隔内发生的次数。这种现象的频率等于它重复的次数除以研究的时间间隔。
另一方面,统计频率(称为绝对频率)是样本中事件重复的次数。要了解更多信息,我们建议您访问我们专门从事统计的网站www.probabilityestadistica.net 。
频率单位
国际单位制(SI)中的频率单位是赫兹(或赫兹),其符号为Hz,赫兹是频率单位,表示一秒钟内发生某种物理现象的重复次数。
更准确地说,1 赫兹等于 1/s。因此,一赫兹的频率意味着所研究的物理现象每秒仅重复一次。同样,7 赫兹的频率意味着一秒钟内重复七次。
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频率的主要单位被命名为“赫兹”,因为他发现了电磁波的传播。这个名称是在 1960 年度量衡大会 (CGPM) 上通过的,用第二个名称取代了之前的名称周期。
频率示例
现在我们知道了频率的定义及其国际单位制,让我们看一些日常生活中频率的例子,以充分理解这个概念。
例如,从白天到黑夜的转变每24小时重复一次,即,其频率约为10 -5 Hz。
当人体休息时,心脏的跳动频率在0.83赫兹到1.5赫兹之间。
人类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 12 至 50 次呼吸,或者相当于 0.2 至 0.83 赫兹。尽管这在逻辑上取决于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一般来说,人耳只能听到频率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的声波。
在音乐中,标准音调的频率为 440 Hz。
电磁波的频率
电磁波根据频率和波长进行分类。因此,我们在下面向您介绍不同类型的电磁辐射及其特征。
姓名
波长
频率
伽马射线
<0.01nm
>30赫兹
X光检查
0.01纳米 – 10纳米
30Hz – 30PH
紫外线
10纳米 – 400纳米
30PH – 790太赫兹
可见光
400nm – 700nm
790 太赫兹 – 430 太赫兹
红外线的
700nm – 1mm
430 太赫兹 – 300 GHz
微波
1毫米 – 1米
300GHz – 300MHz
收音机
1m – 10000km
300MHz – 30Hz
频率和周期
最后,我们将了解物理学中的频率和周期有什么区别以及这两个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周期是周期性事件发生和再次发生之间的时间。
在物理学中,频率和周期之间的区别在于,频率是给定时间内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而周期是事件两次连续发生之间的时间。
因此,频率和周期之间的关系是反比的,当周期增加时,频率减小,反之,当周期减小时,频率增加。因此,从数学上讲,该周期内的频率等于 1。